箭靶上的青春——全国青运会银牌的兵团竞技体校女子射箭队

发布者:jjtx发布时间:2016-04-28浏览次数:1269

  在中区体育馆与学校围栏之间的草地上,我曾经一睹射箭队的身影,站位、搭箭、扣弦、预拉、开弓、瞄准、脱弦,队员们各个专注、安静、帅气、高冷、惊艳……

  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团队吧~~

爆冷门,业余队夺全国银牌




  2015年的1023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射箭赛完美收官。由石河子大学竞技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徐凤、姬美玲、许智芸组成的石河子市代表队,摘得女子团体赛银牌,实现了兵团体校历史上最好成绩和重大突破。

  女子射箭队教练赖亚新介绍说,参加这次比赛的有47支代表队,但只有石河子和香港代表队为业余队,其余都是专业队。能取得这样的名次,实在爆了一个大冷门,给了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奖牌背后,是近300个日夜的备战。她们在异地他乡,经历了从业余训练方式到专业训练模式的严酷转变,经历了南方的湿冷与酷热的考验,经历了水土不服和想家的煎熬,这枚银牌来之不易。


赴异乡大练兵,拼出决赛资格





  201412月,赖亚新带着徐凤、姬美玲、许智芸、因卡尔·布拉提、牛雨泽5个队员来到广西武鸣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开展冬季集训,这便是青运会备战的开始。她们不知道,此后的一年时间,她们都将辗转各地射箭基地,目的只有一个:提高水平。
  “射箭这个项目比较特殊,通常在户外进行,不能穿厚衣服,一般比赛穿短袖,实在冷了换个长袖。所以很多省队一到冬天就把队伍拉到南方来训练。赖教练解释到。



  5个女孩子都是第一次参加冬训。在学校时,她们是学生,上午文化课,下午2个小时训练,晚上自习。但这次冬训期间,她们一直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几个专业队一起训练,上午7点半到11点训练70米,下午2点半到5点训练50米、30米,每天要做700-800次拉弓、控弓、撒放的动作,偌大的训练场上,只有弓箭打靶和教练偶尔的指导声音。
  技术动作变形了,体能跟不上了,心理不稳定了……单一、高强度的训练,几乎压垮了这些才十五六岁的女孩,肩膀拉伤、指头被磨得流血也是常事。赖教练看着也心疼,没办法,要想在全国比赛取得成绩就得这样,竞技体育就是这么残酷。



  为了缓解她们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赖教练到朋友处借来了电磁炉,自己动手给她们做新疆饭。大家都吃不惯南方菜,清淡,肉类多是海鲜,大家嘴里都觉得没味道。这也没什么娱乐,只好通过改善伙食,让大家高兴一下。

  2015年4月份举行的全国第一届青运会预赛检验了这次冬训的结果,徐凤、姬美玲、许智芸3名运动员满额通过,取得了代表石河子市参加决赛的资格。


拼技术,更拼心理和意志




  射箭这项运动凭的是技术,更是心理和意志。这几样都具备了,才能有稳定的临场发挥。
  “射箭比赛的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大家平时训练可能都能达到高水平成绩,但比赛时就看谁更稳定。所以,赖教练为队员设定了三从一定的训练原则,即从难出发,苦练基本功的同时,要有强度和难度;从严出发,要耐得住寂寞,尤其在疲劳、有干扰时仍坚持动作的规格和节奏;从实战出发,按照比赛要求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强度练习,不断改进和验证训练效果。同时,每天保持一定的训练量和强度。


  从冬训开始,他们的备战就没有停止过。青运会预赛后,天气转暖,他们回到石河子继续集训。7月到10月间,他们还先后前往南京方山射击射箭基地和贵州清镇体育训练基地进行集训,期间还参加了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和全国重点体校锦标赛两次实战,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广西和贵州让他们充分感受了什么是湿冷,大部分时间阴雨绵绵,难见太阳,每天穿胶靴训练,衣服怎么也晾不干。南京则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湿热,每天训练,不光是上衣,连裤子都是湿透的,一天至少要换四身训练服。


  2015年109—18日,他们在福建漳州龙佳训练基地进行了备战的最后一次集训,也顺便适应比赛环境。每个地方的气候、温度、风力等情况都不一样,队员必须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赖亚新教练说。


青春的她们迷上了射箭





  提起备战的日子,姬美玲和许智芸的形容是枯燥。刚开始她们还每天算日子,到后来只想睡觉。许智芸说,有一次体能训练时下雨了,教练却什么都没说,她只好继续跑圈,衣服都湿透了,脸上的汗水、雨水、泪水,分也分不清楚。
  但你问她们是否真的喜欢这个项目时,她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其实刚进入射箭队时并不了解这个项目,但第一次比赛之后,就全完迷上了。那种紧张又兴奋的感觉,实在难忘,拿到奖牌的瞬间更是让人激动。


  2015年1020日,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开幕,在第一次经历赛场干扰、判罚黄牌的情况下,徐凤、姬美玲、许智芸顶住了压力,夺得了团体银牌。
  徐凤说:虽然我们和金牌失之交臂,但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成长。我们会在以后的比赛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再接再厉,期待下一次能登上冠军领奖台。

  人生的舍与得总是相生相伴,荣誉的背后,还有很多他们不能诉诸于口、下诸于笔的苦涩和无奈。经费不足,她们就住招待所;饭菜不合口,自己动手改善;技术体能不行,就埋头苦练;人员不足,教练住库房亲自看器材。专业队伍都配备工作团队,配备保健医生、营养师等,作为业余队,赖教练靠着同行帮忙解决部分器械、队医等问题。

  “从教练到队员,每个人都为这块银牌付出了很多。我喜爱这个项目,我会继续坚持下去。”赖教练说,接下来他们还要备战2017年的全国运动会,要为兵团竞技体育射箭项目的发展打牢基础。
  衷心祝愿我们的运动员在今后的竞技体育道路上越走越远,带着青春的梦想展翅高飞。



文字:薄晓岭

图片:赖亚新收集提供